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界杯直播 > 体育赛事

雨燕直播- NBA直播- 足球世界杯 LIVE陆华 邹凌江南萧平一股“清流”涌画坛

发布日期:2025-08-24 23:15:53 浏览次数:

  雨燕直播,NBA直播,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台球直播,体育直播,世界杯,欧洲杯,苏超直播,村BA直播,苏超联赛,村超,村超直播在当代画坛,萧平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其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分不开。萧平出生在一个邮电之家,父亲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尤善书法。少时受父亲的影响,他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中毕业时他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但因国家对艺术院校招生计划的调整,除南艺附中考生外一概不取,而无缘于南艺。1961年夏,新成立不久的江苏省国画院招收首届学员,萧平得知后,如久旱逢甘雨,以优异成绩考入第一届学员班。他先后得到了傅抱石、钱松嵒、张晋、丁士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张文俊、林散之等前辈的指导,并对中国书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来有同学回忆,当时,萧平不像其他同学住宿舍,而是从家步行来画院上课,寒来暑往,阴晴雨雪,他是个从不缺席的“课堂早客”。

  画院学员班毕业时,经亚明推荐,萧平到南京博物院从事古书画鉴定工作。在南博工作的20年,是萧平笔墨艺术得以丰满和成熟的时期。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书画史和书画鉴定等有关书籍,还和南博古书画鉴定专家徐沄秋、王敦化、许莘农老师一起,对数以万计的古书画藏品重新过目、登记。其间,萧平始终用眼看、用心记,并在笔记本上绘成简图,留作资料。这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终成鉴赏名家。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导薛永年教授在《精鉴赏而善书画》一文中称:“在当代,虽然中青年国画家辈出,精鉴而善画者却稀如星凤,有之,便不能不想到萧平。”著名美术理论家马鸿增在《学者型书画艺术家萧平散论》一文中认为,萧平在南博期间得益于前辈徐沄秋和徐邦达为他创造了脱颖而出的良好条件,“然而,更关键的是他的聪慧、勤奋、刻苦和悟性,使得他发展成为一位博学多能的学者型艺术家”。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运用成为时代的潮流。今年已83岁的萧平顺应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不辞辛苦,在艺术市场做起了直播,当起了艺术的弄潮儿,成了“高龄网红”。他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和书画频道、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嘉德拍卖、扬子直播、夏美术馆、网易,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多个自媒体平台讲解中国书画、书画名家、书画鉴赏等。如在央视书画频道讲解石涛和“扬州八怪”,15位名家,一共10天20讲,每讲完一家,就做示范画一家。如讲郑板桥时,就画郑板桥的竹子,讲怎么画的、特点是什么等等。该频道连续播了4年,影响很大。有一次萧平在上海碰到北京风情画家马海芳,马海芳说,“书画频道您的讲座,我从头看到尾,真是了不起”。上海拍卖行的一位老总打电话给萧平说,“今天我们收藏界有个聚会,大家讨论的一个题目就是您的‘扬州八怪’讲座,讲得太好了!特别是讲金农,大家都说金农只有萧平能讲这么生动,上海没人能讲”。

  2022年6月,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员会在苏州举办“江苏民进江海书画会成立30周年书画展”,苏州民进文化大讲堂希望萧平就苏州与书画有关的事作一个讲座,萧平欣然答应。当天,《吴门书画的过往与现今》讲座线多人听讲,网易等平台同步作了现场直播,后台给出的数据显示,线年,南京“十竹斋”得到江苏艺术基金资助,主办了“金陵山水四百年——‘金陵’·‘新金陵’文献暨当代金陵山水名家邀请展”,并邀请萧平作《金陵山水四百年》主题讲座,该讲座被大美堂书画鉴藏社等3家自媒体全程收录,之后剪辑成10个链接,连续播发30天,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为使艺术讲座更多地惠及民众,在萧平的主导下,2014年成立了公益性的大美堂书画鉴藏社,汇集文博、艺术市场、艺术收藏、艺术创作等领域的专家,以发掘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价值为使命,致力于中国书画鉴定、研究、教育和推广。目前,萧平已在该讲堂开展“金陵山水四百年”“扬州八怪”“吴门画派”等系列讲座近40讲。观众普遍反映该讲堂讲实话,不讲虚话,能增长见识,实用性强。自开办以来,系列讲座先后被夏美术馆、苍润斋以及安徽省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书画频道等机构和媒体转发,已成为江苏书画收藏界“最美讲堂”,足以说明萧平的影响力。

  大学举办《中国书画鉴赏》系列讲座,历时一月;1996年春,在美国圣玛丽学院和明德大学,分别作《中国书画艺术》系列讲座和演示,历时两月;同年秋,在新加坡艺雅鉴赏社作《中国画的本质和中国画的鉴赏》系列讲座,历时一月余;2019年,仅日本就去了3次,考察中日绘画的异同,讲解中国传统书画。一系列演讲,都是来自他对中国画的基本认识。萧平认为,中国书画的意象体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间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为此,香港《南华早报》称他是“传统捍卫者”。

  1984年冬,萧平受美国中国画研究专家兼收藏家高居翰的邀请,在加州柏克莱大学图书馆举办《金陵画家、画院和画派》讲座及个人书画展,之后又去该大学洛杉矶分校作了《中国画的本质和我的创作》演讲。为庆祝萧平的讲座和书画展获得成功,高居翰举办了一个小型酒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与会的美国学者、华裔专家对萧平的讲座和书画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激动地说:“看到来自祖国的艺术家及其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几年后,陈省身作为访问学者来南京大学教学,两位朋友相聚,又一次增进了友谊。

  1996年,萧平受明德大学的邀请去讲学并举行小型书画笔会,白志昂得知后,亲自将萧平夫妇接到自己家中。白志昂的家在佛蒙特州,周围景色优美,山坡上常有大雁飞来飞去,因此,他的家被取名为“望雁坡”。萧平去的那天正好是白志昂54岁生日,为庆贺好友生日,萧平特地以《富春山居图》的笔法,画了一幅《望雁坡居图》送给他。后来白志昂在《佛蒙特的春天》一文中回忆道:“为了庆贺我的生日,那天晚上我们邀请了中文系的同事和几位会说中国话的朋友出席宴会。当我从学院下课回到家,妻子告诉我,整个下午萧平把自己关在三楼的‘象牙之塔’书房里作画……晚宴后,萧平夫妇取出礼物送给我——一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长卷,画的是我们家四周的风景,房屋、旷野、大雁南飞……更令人惊喜的是,萧平先生用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里的笔法绘制这幅画,加上他独特的题字,让我感觉黄公望又复活了。”

  萧平在明德大学讲学期间,白志昂都自告奋勇地做翻译。明德大学荣誉教授、富豪洛克菲勒得知萧平在明德大学举办讲座后急忙赶来,可惜错过了讲座时间。他找到白志昂询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白志昂告诉他还有一个机会,就是次日萧平会在录像室为学校画一幅画,作为教材。第二天,洛克菲勒便穿着西装早早地在录像室等候,白志昂向萧平介绍了洛克菲勒。萧平画完《荷池清趣》后,洛克菲勒对白志昂说:“我知道萧先生明天要走,但我真诚地想请他到我家里做客,大约占用一个小时。”于是白志昂向萧平转达了洛克菲勒之意,萧平说,既然这样,就去吧。下午3点,洛克菲勒夫妇一齐站在他家花园门口迎接萧平夫妇。在洛克菲勒的花园里,萧平看到了一尊淡绿色的玉观音雕塑,这让他顿感亲切。然而让萧平更想不到的是,在相互交流艺术观之后,洛克菲勒邀请萧平夫妇上楼,在主人卧室和楼梯之间的墙壁上竟然挂着一幅四尺三开的萧平画作《八哥红叶》。洛克菲勒告诉萧平,他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对着八哥道“早安”。后来,萧平所画的《荷池清趣》也被洛克菲勒收藏,他送到日本东京装裱,之后举办了世界绿色艺术展,该画成为展品中唯一一件中国画。

  萧平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1981年,他从南京博物院调回江苏省国画院工作,成了职业书画家。但他多年养成的研究习惯始终未改,坚持着书法、绘画、鉴定和史论写作并举,在绘画创作上又兼顾山水、花鸟和人物三方面的发展,对于理论、艺术真品的博览和对于大自然的体察、感悟,也从未懈怠。“我相信,建筑一个广阔、深厚的基础,才有塑造成功大厦的可能。”他在《游于艺——七十自序》中非常自信地说。事实也正如他所言,厚积薄发成就了萧平的艺术高地。

  对于萧平的绘画,薛永年如此评价:“他已经开始将各具面目的山水、花卉、人物统一于清空、灵动、率意而适性的风貌中,追求着淡而厚、实而清。一些出色的作品仿佛均在山泉的荡涤下,从内部放射着隔帘看月、隔水看花般的清光,极大地增加了透明度。这种妙在远近之间的灵秀清逸的新貌,虽未必对观者有多大的触动,却能够给人以舒悦的美的享受。”马鸿增认为:“中国绘画审美特性可归为‘写画’美学体系,它由传写性、倾泻性、书写性三个支系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发,奥妙无穷。由此可观照萧平作画,可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写画’艺术家。”周积寅则称萧平是“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且有不凡的造诣和建树”。

  萧平平生最爱书画名家吕凤子“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这句话,并一直将其奉为圭臬。他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敢于付出,要有一定的社会担当,要在人性中求善,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特别是。他说:“‘美’之于艺术,就如同‘善’之于人品,都是最高的境界。”在不惑之年,萧平将画室“朝华馆”改名为“爱莲居”,并在《游于艺——七十自序》中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成了我的‘偶像’。淡于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几十年来,他除了追求艺术,就是乐善好施。他常为身边的下岗职工找工作,购买他们推销的生活用品,还会资助辍学学生、重病教师、残疾青年,并拿出精品画作积极参加社会各界举办的书画义拍活动,却不图任何回报。

  1998年夏,中国发生特大洪水,萧平看了中央电视台“我们万众一心”赈灾义演晚会后深受感动,一连几天挥毫泼墨,创作了11幅书画作品,通过太平洋拍卖公司在金陵饭店举办了“萧平捐助抗洪救灾书画拍卖会”,共得款3.7万元,萧平夫人邹正玉又拿出3000元,凑足4万元整数交江苏省民政厅转往灾区。一位医生在拍卖会上拍得《春山访碑图》,后来找到萧平,希望他再作题记,萧平欣然答应,随即题诗一首,“眼中江如带,心为楚水忧。拙艺堪挥洒,风雨共一舟”,表达了他心系灾区之情。

  2004年,萧平应邀为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题写校名,有机会走进聋哑盲童的生活。当他看到学校残疾学生生活仍有困难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于是决定要多方面帮助他们,每年向学校捐款。第二年,他便出资10万元设立“萧平奖学基金”,奖励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辅导教师,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2006年冬,他又来到学校看望学生们,发现有些孩子的床上没有棉被,一打听,原来这些学生因家境困难,把学校发的棉被留给家里的父母了。萧平理解这些孩子的善良和“两难”的无奈,回到南京后,他和夫人合计,发动亲朋好友募捐,然后开着7辆私家车,为孩子们运来了价值几万元的棉被、羽绒服、毛毯等过冬物品。同年,他又出资2万多元在学校设立“萧平爱心画室”,用于帮助有志于书画艺术的残疾学生。

  有个叫朱骏的聋哑学生,6岁时就学写书法,后学习国画。萧平注意到朱骏有不错的书画基础,便收他为学生,并挥笔题写“梅花香自苦寒来”7个大字,鼓励他刻苦学习,努力成才。在萧平的认真指导下,朱骏努力学习,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中国画专业,4年后顺利获得学士学位。为了表达对萧平的感激之情,报答扬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培育之情,实现自己献身特殊教育的心愿,朱骏又通过考试,重新回到母校——扬州特殊教育学校任教。